曾舜晞2018年最新專輯《樂園 Eden》。20歲深圳少年。
曾舜晞,做演員已兩年。拍了三部電視劇、兩部電影、兩季真人秀,也代言了一些品牌。忙碌間,18歲的少年,今日,20歲了。若你問他現(xiàn)在最想要什么?答案一定是一部好戲,拍這部好戲的好導(dǎo)演,寫這部好戲的好編劇,搭這部好戲的好演員,諸如此類。兩年,他變得越來越務(wù)實,越來越簡單,越來越不像這個年紀(jì)。
某天,他po到工作群里一首粵語老歌,真的很老,應(yīng)該是十幾年前的作品了,表達(dá)了自己的想法,希望翻唱。這歌,即使我們非粵語地區(qū)的也不算陌生,也可以說是很熟悉。那個另類的廣東電子樂隊“與非門”,酷酷的主唱,經(jīng)典的代表作,搖搖晃晃的慵懶腔調(diào),無畏,無所謂,在那個粵語歌依然盛行的年代,如一股清流。深圳人曾舜晞,是個堅持保護(hù)“粵語”文化的年輕人,他發(fā)起“粵讀”專欄,他的第一首粵語歌《十二時 12am》在“深圳FM 飛揚971”獲獎。
外向孤獨癥患者。
又提到了這七個字,總是提到,總是想起,當(dāng)你看透他愛笑的眼睛。是年少北上的惶恐、是對花花世界的好奇、是進(jìn)入某種旋渦不能自拔的掙扎、是輾轉(zhuǎn)難眠的迷茫,還是什么?總之在他的眼神里,有種深邃又神秘的情緒,類似孤獨,又出離孤獨。
“人人尋找快樂園,無煩無憂那樂園。莫說現(xiàn)在,以后,在夢內(nèi)等候!薄 此《樂園》非彼“樂園”,在那個年紀(jì),這個時代,很多事,很多人,還不懂,還不明,還探尋不清,又渴望,又自作聰明。于是一個人掛上耳機,百無聊賴,無聊,莫明,懶理,情感無處安放,不如不放。他笑著孤獨,孤獨地躲在歡笑里,你愛上他的顏,可你并不了解他。
承認(rèn)吧成人的樂園即是失樂園。
“不想長大也得長大,快不快樂也得笑著活!焙芏鄷r候,年輕人都想快點長大。然后等他們不得不面對“成長的煩惱”時,又害怕長大。其實成人的世界沒有那么恐怖,只是接觸的越多,越要付出,身心疲憊時,畏懼了某種感覺,向左還是向右,向前還是后退。不如留在原地!就發(fā)呆吧,就空虛吧,就放下一切,暫時進(jìn)入自己的“樂園”,任性,不出去。在路上、在地鐵、在公司、在餐廳,甚至在家里,人們總是匆匆忙忙,趕著路,面無表情,任性,在他們的“失樂園”里。
英國藝術(shù)短片導(dǎo)演Benjamin Tucker在與曾舜晞跨界合作的"Monaco Art Project"中,特意選擇在摩納哥皇家花園為《樂園》拍攝art film,短片中的曾舜晞化身被禁錮在城堡中的小王子,游走在花園之中,雙眸偶爾凝望鏡頭,若有所思,欲言又止。Ben和Joseph想營造那種渴望找到出路,又害怕出去的感覺。畫面是意識流,沒有給出答案。他們做到了。
飲這歌,樂園即是庇護(hù)所。
與眾多歐美當(dāng)紅歌手合作過的倫敦電子樂制作人Christian Gregory對這首來自十幾年前的華語作品頗有好感,他在原有的旋律中加入當(dāng)下流行的電子元素,提取也創(chuàng)作了新的旋律,賦予這首老歌新的生命。迷幻的樂園里,注入了“歌手晞”閉著眼睛,搖擺著身體,隨口而出的吟唱。結(jié)尾處大段的即興發(fā)揮仿若對“在屬于自己的樂園里百無聊賴”的狀態(tài)的最好詮釋。
曾舜晞?wù)f:“我愛這歌,無論陰天,晴朗,還是午夜,我閉上眼,腦海中并沒有具象的畫面浮現(xiàn),我在享受自己的獨孤與自由。像是飲這歌,歌不醉人,人自醉。你要進(jìn)來嗎?予你3分又45秒的 庇護(hù)所!